|科研处首页 |学院首页 |学校首页

专家视角

当前位置: 首页 >> 城镇化研究所 >> 专家视角 >> 专家视角 >> 正文

刘向兵:呼唤大学管理人员的工匠精神

作者:刘向兵   责任编辑:管理员  信息来源: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微信公众号   发布时间:2017-10-23  浏览次数:

 

 

专家介绍

刘向兵,研究员,管理学博士

主要研究领域:高等教育管理、大学战略管理、应用型本科教育、中国人民大学校史等。

现为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党委副书记、校长,劳动经济学会副会长,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学科专家。曾任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常委、副校长、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委常委、副市长(挂职)。

先后在《中国人民大学学报》、《中国高教研究》、《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》、《清华大学教育研究》等刊物发表《从操作管理到战略管理——高校管理发展的重要趋势》、《大学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辨析》、《科学传播的框架:中国应用技术型大学功能的再思考》等学术论文40余篇。出版《大学战略管理导论》等著作15部,主持或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、教育部、民政部、北京市和中国人民大学科研项目17项。   

“工匠精神”,一个充满传统意味和手工业色彩的词汇,却在近些年大放异彩,甚至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。很多人认为,工匠是机械重复的工作者、“手艺人”,与大学管理者追求的“传道授业”、“人文关怀”等要旨相去甚远,因此,“工匠精神”似乎与大学管理很遥远。但究其实质,“工匠精神”意味着坚定、踏实、一丝不苟、精益求精;有“工匠精神”的人,往往具有孜孜不倦、精益求精的态度以及甘于寂寞、心无旁骛的特质,他会将工作视作一种信仰,力争做到尽善尽美。之前央视热播的纪录片《大国工匠》,凡是看过的人无不被八位大国工匠所震撼。他们只是普通的钳工、焊工、捞纸工、錾刻工,只掌握一项技能,却用一生的精力心血,把这门技术钻研到极致。

 

 

大学管理工作是一门科学,也是一门艺术,面对纷繁复杂的事务,包括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、教学管理、科研管理、人事管理、学生管理、后勤管理等在内的大学管理体系,也迫切需要和呼唤工匠精神。正因如此,当我之前在人民大学工作时的同事,目前任职学校办公室的李珣同志把《秘书工作手记》这一散发着大学管理人员工匠精神韵味的集子呈现在我面前时,我不由眼前一亮。



大学管理人员的工匠精神首先是充满活力,热情专注。优秀的匠人面对固化的工作流程、工作内容和工作对象,始终能充满激情、快乐地工作,知之者不如好之者,好之者不如乐之者,热爱是最好的动力源。大学管理工作同样是寂寞和清苦的,“白加黑”“5+2”时很多大学管理人员的真实写照,在日复一日、年复一年的重复而劳神的管理工作中,如果只能保持“三分钟热度”,职业倦怠感会大大降低工作责任心。大学管理者要履行好职责,必须有积极向上的工作状态,要热情、积极地为了工作去努力学习、去钻研、去推动,要以强烈的使命感和顽强的意志力,让“安专迷”精神融入血脉,这是大学管理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所在。《秘书工作手记》的主题虽是高校管理中最平常的办公室工作,琐碎、重复、甚至无趣,但却写出了热爱。在很多人看来“都是套路”的工作,作者用满满的干货教你怎么做出真诚、品质、修养和艺术,从司空见惯的办会、做事、撰文中,提炼出不寻常的精神和情怀。从作者的身上我们看到,只有“把工作当事业”,保证自己的时间、精力和智慧凝聚到所从事的工作上,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积极性、主动性和创造性。


大学管理人员的工匠精神还包括充满智慧,勇于创新。人们常用“匠心独具”、“技近乎道”来形容在技术工艺等方面具有高度造诣的工匠,可见“充满智慧”“勇于创新”也是工匠精神的内核之一。高校是科学理论、观点的“策源地”,先进文化、思想的“瞭望塔”,最敢进取、最有生气、最少保守,又有学科和智力上的优势,最有条件讲引领、讲创新。“充满智慧”“勇于创新”并不一定是做学问、做大问题,而是要以总结、思索的眼光来审视我们所做的工作。我在长期从事大学办公室和其他岗位管理工作时曾悟出一句“我思故我在”,大学管理者面临的新情况、新问题层出不穷,如果同志们没有始终在思考、在总结、在体悟,面对强大的工作压力和优秀同事的竞争,你很可能很快就要掉队甚至被淘汰。发扬高校管理者的工匠精神,就是要去思考、要去积累、要及时提供积极有效的建议,要多看、多思、慎思、深思,要做到眼勤、腿勤、手勤。《秘书工作手记》的成书过程既是这样的产物,通读全书不难看出,这本书的写作并非一气呵成、酣畅淋漓的挥洒,相反,书中的小文章都是作者在忙碌工作之余,于万籁俱静的深夜复盘、思考而得来的,都是从日常平淡无奇的工作小事中提炼、总结而形成的。可见,对高校管理人员来说,在日常工作中你感兴趣的、或是感到很重要的任何一件事情都可以抓住它、研究它,时间久了,思维方式就会更加智慧,日积月累必成大器。


大学管理人员的工匠精神更在于精益求精、追求极致当前,我国高等教育正从规模扩张的外延发展向质量提升的内涵发展转变,从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转变。在高等教育发展模式转变的新形势下,以往粗放型的管理模式已然不适合大学的发展,大学的管理也必须调整为精细化的管理,以精细、完美的管理工作全面提高教育、科研质量,做到高效与规范相结合,保质和保量相结合,更加讲求工作规律、工作程序、工作流程、质量控制,更加注重出精品。这就要求高校管理人员要秉持“争做同行之最”的精神,成为精通大学管理工作的行家里手;要“想师生之所想,急师生之所急,始终为师生提供快半拍的服务”,达到圆满、精准、得体的效果,让每一个师生感受到关爱和温度;要不怕苦不怕累,全身心投入,重仪表、懂礼仪、守规矩、通人情,注重提升品位。《秘书工作手记》中有个段落让我印象深刻,作者在谈接听师生电话时提到,“打电话的最高境界是让别人听到你的笑意与和气”,并总结了要做到这一点需要遵循“先打招呼”“别玩变脸”“语气急促一些”等几条规律,技巧虽然并不高深,却体现了作者以教师学生为中心、为教师学生提供人性化服务的一片赤诚匠心。


 

 

水行莫如用舟,陆行莫如用车。各尽所能,各展其长,努力到极致,人人都能“灼灼其华”。高校管理工作看似繁琐和重复,但想要做好它,想要实现作为大机器中一颗小零件的自身价值,只能靠高校管理人员如《秘书工作手记》的作者一般,用一种“匠人”的心态和精神去琢磨、去学习、去思考、去精进,最终把手头平淡无奇的活计做成一门手艺,以在自己的岗位上满足教职员工的需求,推进学校战略的实施,在高等教育大发展的洪流中实现自己的责任担当。